我接触 Photoshop (PS) 大概已经一年了,在此期间断断续续地学了一些东西,也教了一些身边的朋友去使用 PS。为了方便别人和自己,之前写过一些教程,不过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 PS 使用中的知识大量且琐碎,很难在短时间都掌握下来。
所以与其细致的手把手交别人怎么用某一个工具,不如记录一些我在使用 PS 中的一些理解。我相信这些理解是较为通用的,在更深层次地学习 PS 的过程中或许能有帮助。
关于软件
官网下载:如果没有购买许可证有 7 天试用。
关于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又称图形设计: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page layout)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平面设计通常可指制作(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完成的作品。 —— Wikipedia
Photoshop 就是上述所提到的利用专业技巧的工具。有一句被提到无数次的话:Photoshop 的水平高并不代表平面设计的水平高,毕竟工具是工具、设计是设计。
这句话固然有道理,但是 PS 作为实现设计思想的关键工具,与设计水平形成短板效应。或许一个人有很好的点子,但是没有能力实现;也可能空有 PS 使用水平,做出的东西很难让人欣赏。
虽然上面提到的两种情况都是极端的情况,但是这里想说的是想要快速提高 PS 使用水平这没有错误,不要被各种劝退学习 PS 的人影响。保持谦虚,不断学习。
关于审美
每个人审美各有不同,求同存异。
关于教程
Photoshop 应用很广泛,在网上各处能搜索到 PS 教程。这些教程中偏爱全面、充实,其中的教程视频动辄十几小时长度。能坚持学习完,自然能学到很多东西。
除此之外的学习途径有目的导向的实践学习方法。在已经了解基础的 PS 工具的基础上,针对一次次项目的具体需求,搜索相关的方法去实现效果。这样的过程时间短,印象深,可以举一反三掌握更多方法。
两种学习途径各有优劣。面对大型的教程往往不容易坚持下去,而短时间大量的学习容易遗忘;通过各种实践学习到的 PS 知识零散,难以应对比较综合的要求。
最重要的还是依照自己的习惯来,选择方法坚持学下去才是关键。
Photoshop 的层概念
Photoshop 的层概念贯穿全部内容,理解层是大多 PS 学习的第一步,而初学 PS 遇到的不少问题也和层有关。
善于管理和理解层可以实现很多效果,同时也可以使 PS 更加高效。
经常涉及的层有:画布、图层、蒙版和通道。
画布
在创建新 PS 项目时候,我们在项目信息选择的大小即是画布大小。
画布可以理解为操作者所能看到的范围。超出画布范围即超出查看范围,操作者无法看到其内容。
画布有这些机制:
-
超过画布范围的图像部分不显示,导出时也不再导出该部分;
-
图层移动到画布外的部分不会被删除,可以重新移动回画布范围内,这点和 iOS App Procrate 有异;
-
可以针对画布范围外的图像进行操作(如画笔),因为画笔等操作是针对图层进行的操作,画布仅为显示的部分;
想象一下,虽然你看不到画布范围外的内容,但是你拿笔刷的样子非常的帅,甚至可以甩到视野之外。
-
部分操作仅在画布范围内有效(如
Alt + Delete
填充操作),如果操作的图层有在画布外的部分,那么那一部分则不会被填充;
一些操作会指明操作对象,如:翻转画布,翻转图层等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裁剪操作会操作到画布,注意要谨慎使用。
图层
图层概念基础且重要,因为我们的所有操作都是在相应的图层进行的。
图层可以理解为我们将一层一层透明的纸叠在一起,它们之间互不干扰:我们可以在第一层画画、第二层写字、第三层粘贴 Logo。这些层相互分离,我们可以自由挪动每一层,改变其相对其他层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自由对第一层涂色而不用担心沾到第二层上。同时,上层的图层可以遮挡下层图层,这一点也很好理解。
图层的方便和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除非你是单图层绘图的神仙,请在合理的情况下多分层并善用“打组”ctrl + g
,高效组织图层是优秀 PS 使用者的体现。
PS 初学者可能会面临经常选错图层和未选中图层的问题:PS 中绝大多数操作都需要选中你要操作的图层,否则无法进行。而有时候选择错误的图层进行操作会产生很多的麻烦。所以,在初学 PS 的时候,每次操作留心一下当前所选中的图层。
图层有如下几种类型:
- 背景图层:创建 PS 项目时在最底层的图层就是一个背景图层,背景图层不可以调节图层顺序,永远在最下边,不可以调节不透明度和加图层样式,以及蒙版。可以使用画笔,渐变,图章和修饰工具。
- 普通图层:外部导入图片默认为普通图层,也可以通过其他部分图层栅格化操作变成普通图层,可以进行一切操作。
- 调整图层:可以不破坏原图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色相、色阶、曲线等操作。调整图层的好处非常多,比如可以逆向修改。
- 填充图层:填充图层也是一种带蒙版的图层。内容为纯色、渐变、和图案,可以转换成调整层,可以通过编辑蒙版,制作融合效果。
- 文字图层:通过文字工具,可以创建。文字层不可以进行滤镜,图层样式等的操作。
- 形状图层:可以通过形状工具和路径工具来创建,内容被保存在它的蒙版中。
- 智能对像:智能对像实际上是一个指向其它 PHOTOSHOP 的一个指针,当我们更新源文件时,这种变化会自动反应到当前文件中。
关于图层栅格化:很多操作不能在一些图层操作,比如笔刷刷文字图层是不被允许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栅格化将文字图层转化为普通图层。但是因此产生的问题是,我们不再能用文字工具修改该图层上的文字。
图层栅格化是一种“熵增”性质的操作,在使用中慢慢理解。
蒙版
蒙版其实可以理解为特殊的图层,其目的在于遮盖。
蒙版很重要也很方便,在开始阶段不太好理解,不过网上已经有很多比较完善的蒙版介绍了,这里就是一个较为清楚的例子。
总而言之,使用蒙版只需要牢记黑色遮挡、白色显示就行了。多加练习。
通道
将一个图层按照三原色拆分为三个图层,这三个图层即通道(当然,通道还有其他的拆分规则)。其本质依然是图层。对每一个通道层的操作也会反应到原合成图层上面。
通道经常被用于抠图、人像调整、色彩调整上,因为在特定的通道层可以针对一种组成颜色进行操作。
Photoshop 机制
“机制”即在 PS 中很通用的部分。在对 PS 工具的了解和熟悉过程中,我们应该会发现这些工具中有不少相似的部分,这些部分效果不同但在一些方面有着异曲同工,这里姑且叫它是 PS 的一些“机制”。
了解机制可以很好的举一反三。之后拿到一个新的工具,可以很快的熟练它的使用方法。
-
笔刷:PS 中很多工具都是笔刷形式进行操作的(比如画笔、仿制图章、模糊、锐化等等)。调整笔刷的大小、硬度、形状、材质、浓度、透明度,都可以与相应的工具效果进行叠加。
如:笔刷硬度调小,不仅画笔画出来边缘会更分散,这时候使用仿制图章也会在边缘部分浓度更低、使用模糊的时候边缘的模糊度也会变小。
笔刷的材质也可以叠加到各种操作中,实现更加方便的修改。
-
确定机制:PS 中很多操作有“确定”这一步(比如导入图片、变换图层),即在上方控制栏中点确定或取消之后,才能进行其他操作。所以如果有时候你发现所有操作都没有反应,这时候可以查看是不是有需要确定的变换尚未点击确定。
-
边框与填充颜色设置:PS 中很多创建的对象都可以调整边缘颜色和填充颜色(比如创建的矩形),这方面与 Office Powerpoint 很相似。
-
不可逆向操作:PS 中的操作在进行之后会即刻保存。比如,当你把一张图片色彩平衡中红色增加25%(色彩平衡面板打开时各参数都在0的位置),确定之后再次进入色彩平衡调节面板,此时各项参数依然在0的位置。如果此时进行红色减少25%的操作,此时得到的图片红色会低于最初状态。
不可逆向操作也会影响撤回,即:撤回 -> 撤回 = 不撤回(无法递归撤回)。如果要撤回多个步骤,可以使用历史操作功能。
Photoshop 原则
“原则”这个词太大了,这里其实是我认为在使用 PS 过程中比较好的习惯:
-
保护原素材的原则:在 PS 的操作中,要尽可能的保护原素材。之前提到的很多操作,如:多复制重要图层作为备份 、不要用橡皮擦而是尽可能使用蒙版 、不要裁剪原素材而是使用复制选区的方法等等都是为了保护原素材。
这样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不仅防止误操作而无法复原,也减少之后重新需要之前的素材的导入操作。
-
分块实现的原则:在 PS 做项目中,每一部分要分块实现,这点和变成的模块和函数一样。例如,如果要把作品风格化,就统一对所有图层操作,中间不做其他部分的工作,在完成这一部分工作之后进行一次备份,之后再进行其他的操作。
同时也可以进行不同的分支,毕竟甲方的需求往往是多方的,有时需要制作多版本供其选择。
-
自顶向下的工作原则 或者 自底向上的工作原则:这点和写程序很像。以制作一份海报为例,自顶向下即先在海报上面划分好每一部分的工作区,然后分别实现;自底向上即先做好各个元素,然后整体拼合,完成一份海报。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整体上要保证一个清晰的思路,否则在制作的过程中容易做很多无用功。
Photoshop 快捷键
最初我学习 PS 的时候认为快捷键是无关紧要的,无非是提升一些效率。但是在我掌握了一些快捷键之后,体会到快捷键能给 PS 使用者带来的不止效率上的提升。
一个人的耐心和精力是有限的,在使用 PS 制作作品的时候会被慢慢消耗。比如:在使用工具、调整图层等常用操作的过程中一次次地手动选用工具,不仅思路容易被打断,耐心会很快被消耗。
使用快捷键可以避免一些讨厌的寻找、切换工具的动作,省下的耐心可以做更多的事。
在学习 PS 初觉得比较麻烦的事情(比如添加蒙版去掉图片的一部分),到后来很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加上蒙版,alt + delete
填充黑色,B
调出笔刷,使用 []
调整笔刷大小,alt + 滚轮
滑动控制缩放,空格拖动画板很快就会完成)。
所以,掌握部分快捷键在战略上是很有价值的。记忆的过程也要兼顾实践,几次重复使用就可以记下来一个快捷键。
开始练习
实际操作是很快的掌握、理解一个工具的方法。在有最基本的技能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一些练习。下面是当时我着重的几个找练习的方法。
找好玩的短教程 短教程可以很快的实现,不用担心中间被打断。通过一些短教程的学习,未来想实现一个效果时,可以通过之前学到的方法配合来实现,从而可以做出更多的效果。这个过程类似于记忆法里面的分块。
短教程自然强调教程要短一些,如果是视频,20分钟以内,几分钟最好,实现一个小功能。太长的教程容易遗忘,边看边记笔记又太麻烦,干脆找一些比较短的教程,看完能做的下来,也不必来回重复看视频。
几个常用地址:
Bilibili 搜索 PS - 量比较大,总能找到比较感兴趣的;
Doyoudo - 教程质量有保证,种类比较多,有创意;
模仿其他人的作品 能用 PS 实现各种功能后,就可以暂时脱离教程了,开始自己摸索。当然,也可以跳过看教程的部分,直接开始模仿制作,这个过程中肯定有很多自己不会实现的东西,这时候再找相关的教程,一点点学习、突破。
这时候就找一些比较高质量的平面设计作品:海报、传单、网页等等自己去做一做。巩固 PS 的基础技术,还能在模仿中了解到一些优秀作品的制作理念,从中学到一些设计方法,以备后用。
大一这段时间在学校学生会做一些关于设计海报、传单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搜集到了各类优秀作品,我做出的东西也借鉴了其中的很多东西。
自己瞎做东西 模仿腻了,就可以自己做自己想做的
- 去汉化组嵌字或者修图,有 Dead Line 生产力加成;
- 最近听到了一首比较喜欢的歌,拿 PS 给它做一张歌词海报、宣传图片,给别人推荐;
- 在各种论坛里面水来水去会用到一些表情包,自己会去做一些来用。
- 周围有许多海报征集活动,时间比较充裕了就回去做一做,作品被选中的成就感也是一种动力。
练习部分的三个阶段是互相参杂的:在模仿和自己自由做东西中发现不会实现的就去搜教程;学习教程中出现了自己的点子就去做一做试试;教程中比较优秀的作品,在看完教程之后自己模仿着做出来等等。在这三个过程的重复中 PS 技术慢慢就提升了。
在具有一定的 PS 技术之后,平面设计能力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平面设计涉及字体、排版、配色等几大块,单独一块可能都能拿出来写书,毕竟平面设计确实是作为专业可供选择的。在不断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有时间有精力看一些平面设计的专业教程是很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