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进时光蛋里。

我读过的一些刘慈欣科幻作品

2019.02.11

前言

The vast ocean of stars can always carry our infinite imagination.

浩瀚的星空永远是我们无穷的想象力的归宿。

—— 刘慈欣,于克拉克想象力社会贡献奖颁奖仪式

正如 2006 年,刘慈欣作品《地球往事》三部曲第一部:《三体》正式发表,这一年被科幻圈称为中国科幻小说元年。2019 年,由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获得诸多好评,2019 也被一些人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近几年热度一直在消减的科幻,又一次进入到了大家的视野。

科幻是一种生活态度。

—— 刘慈欣

科幻科学幻想 或是 科学虚幻 的简称,广义上的科幻种类多种多样,从机器人三定律中的逻辑学讨论到生化危机中的病毒变异,都可以称之为科幻。虽然“硬科幻”、“软科幻”的分法常见诸许多杂志、网站和爱好者之口,但赞成者内部对“软硬”的定义也存在争议;同样,有许多人拒绝承认这种说法,认为没有必要去细分科幻小说。

现在大众更倾向于使用“科幻”与“奇幻”来分别它们。但是,这些作品都倾注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带领读者进入到多种多样奇异的世界,这其中映射着我们对现实的看法、对未来的想象。

人类对未知有着天然的向往,而有时又存在着恐惧,不论是“新视野号”向着深空的前进,还是《克苏鲁神话》中描述的人类最原始的恐惧,都体现着人类对探索的渴望。而科幻在想象层面上满足了人们对无端未知探索的需求,了解与感受不同作者脑中的宇宙是何种形式、人类未来何去何从等等。

当我们停下阅读,放下书本进行思考时,我们的思维也越过千万光年,在宇宙间脱离物质的去探索、去理解,“广阔”的视野不再停留于这片蓝色的乌托邦。宇宙很大,人类很渺小,还有那么多事情我们并不知晓,想到此处,就能重新认识自己的存在,似乎有一些哲学含义包含在其中,这些值得我们去反复思考。

我对科幻最早的接触可以回溯至高一,那年我第一次阅读到《三体》,并被其所震撼。从此开始之后的几年,是我较多的阅读科幻的时间,可以说科幻陪伴我度过了平淡的高中时光。

在这两年多内,我阅读的科幻作品量并不算很大,但是其中的不少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也会经常的重读这些作品,每一次重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其中我读的较多的便是刘慈欣的作品。今年过年回到家中,随手翻一翻当年买的几本科幻作品,又想起了高中那时候读科幻的感受。于是就针对这些作品写了这篇文章,来尝试复述一下当时阅读的感受。

科幻启蒙 —— 《地球往事》三部曲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地球往事”这个名字事实上是被忽略了的。现在人们普遍所叫的“三体”实际上是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的名字,而现在所称的三体指的是:《地球往事 —— 三体》《地球往事II —— 黑暗森林》《地球往事III —— 死神永生》。

也算是一个“以讹传讹”的典型故事了,鉴于《三体》这个名称已被大众广泛接受,本文后面都称之为三体。

《三体》这部作品的优秀程度完全不需要我来讲,只从奖项中,就可以了解到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幻上占有的一席地位。庆幸的是,我阅读的第一部科幻作品就是它。

在当时,三体被称为“中国科幻的优秀作品”,但考虑到当时科幻圈在大众中的影响力,这些科幻作品并没有在大众视野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当时是一位我的好朋友 Yang 向我推荐这篇作品,并将书借给了我。由此开启了我的科幻历程,有幸在这么早遇到了如此优秀的作品。现在我的这位朋友远在美国,也已经一年多未见了,只期待我们下次可以早日相聚。

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

该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有很多:三体世界精妙的设计、另人深思的黑暗森林法则、面壁计划、震撼人心的罗辑与三体世界的对峙、四维空间的描写、拯救人类的童话、一转瞬间 18 万年的沧海桑田等等。对于当时从未接触过科幻的我是一种冲击,开始思考空间、时间、人类和宇宙。

《三体》是“硬科幻”,小说是描写人性的文学,而《三体》就像它的名字:地球往事 一样,仿佛就是在叙述过去的地球的历史。通篇作品对人性的描写并不算多,更多的是集中在对这样一个三体与人类对抗的世界的补足,绘制了一幅广阔的宇宙画卷。

宏大的世界观并不影响这篇作品将末日下的人性表现的很好。除此之外,主观上更多的是与三体、与宇宙对抗无果的无力感。

《三体》中没有大英雄主义,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坎坷、曲折的。而最终人类、三体和宇宙的走向也并不一定是美好的。在宇宙尺度上,这样小小的插曲发生在了银河系第三臂旋上的微不足道的恒星系中,而还有千万亿个文明的兴衰也在同时发生着。人类只是将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这就是地球往事三部曲。

时至今日,在向别人推荐读书时,《三体》依然是我优先度很高的选择。

冰冷的机器与温暖的人心 —— 《球状闪电》

当我走到人生的尽头,当我在弥留之际最后一次睁开眼睛,那时我所有的知性和记忆都消失在过去的深渊中,又回到童年纯真的感觉和梦幻之中,那就是量子玫瑰向我微笑的时候

《球状闪电》是刘慈欣另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在阅读完《三体》之后,我开始关注刘慈欣这位作者,从其长篇小说读起,球状闪电与超新星纪元是我随后读到的作品。

该作品内的时间与《三体》交织,由丁仪这个客串人物可知。《球状闪电》发表于《三体》两年前,在球状闪电中可以看到不少三体的影子,大刘也是尽力去圆满球状闪电的设定,让人信服于其中。

这篇作品对悬疑气氛的渲染是成功的,前半篇以几种异象为主题从多个角度一步步揭开球状闪电的秘密。在此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奇异事件吸引着读者。最后揭示球状闪电真相时令人惊奇,精妙的设定与剧情设计让这部作品一环扣一环,节奏紧凑连续。

《球状闪电》中对人物的刻画是优秀的,所有人都在执着地追逐着能让我们着迷一生的事务,而主人公,无关社会、无关生活,从痴迷,矛盾,绝望到找到希望,一心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好像人的一种本能,无关世俗、无关成败

其实,儿子,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听爸爸教你: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只铅笔的数学难题,比如歌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大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相反,把挣钱作为惟一的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挣,也不问挣来干什么用,到死的时候像葛朗台一样抱者一堆金币说: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这种执着就像在心中的灯塔,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停下来看电影、打球、恋爱……但是,无论我们在做什么的时候,只要心中的这份执着在亮着,我们总会永不停歇的去追求。

球状闪电不同于三体冰冷的“地球历史”,充满了人情:不论是爱情、战友情还是民族情,都在这篇作品中非常好的体现出来。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核电站的恐怖分子”部分,这里涉及到了一直被人类思考的伦理哲学问题:“如果可以牺牲非常小的一部分人,而拯救成千上万的人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杀掉这些人?”

作品中对球状闪电的秘密揭露后并没有结束,在此之后的部分脱离了对球状闪电本身的探索,而借这种超越现已知自然的力量引发的问题来描写人性,并将作品的格局提升到了更大的境界。

刘慈欣又一次站在上帝的视角:宏大与微小,坚硬和柔软,他都伸缩自如。还有很多世界,不是不存在,是我们尚未发现。

孩子们的战争与和平 —— 《超新星纪元》

“谁又能保证大人们没有给他们留下’面包屑‘呢?”

如果《三体》《球状闪电》被称为“硬科幻”的话,那么相比之下《超新星纪元》的“硬”度可能没有那么高。在设定上,《超新星纪元》更加的“有趣”一些。

在面临种族的灭顶之灾时,人类究竟会不会齐心协力一次?在《超新星纪元》中,人们将希望寄托于孩子们,蹒跚学步的孩子世界一点点向前走去。作品中非常有趣的部分就是孩子们在南极的军备竞争,从中可见大刘是怎样的一个军迷。在此之后,两个“面包屑”将本就不“童真”的世界拉会现实,对核弹发射的描写堪称经典,震撼人心。

在故事中,孩子们“扮演”起国家政府,学着大人处理事务又随意打破规矩,即使这是描述孩子世界非常不成熟的成长,依然映射了当今现实中的很多国家、政府政策问题,很多时候充满讽刺意味。私以为这部作品非常好的向我们传达了反战、和平的讯息。

时间的力量 —— 《时间之墟》

大刘是中国科幻不可忽略的人物,但除此之外亦有诸多非常优秀的科幻作家,在刘慈欣之前,有王晋康、星河、姚海军等等一批科幻作者,他们都是中国科幻的基石人物。在这里我想提到的作者是宝树,接触到他的这篇作品的契机是在书店的偶然遇到,独特的封面与奇特的剧情简介让我选择了它。

《时间之墟》的设定不算独到,时间跳转、不断循环在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剧情。比较有名的是《土拨鼠日》这部电影,不过这篇电影的主线是爱情,在这里面科幻不过是一个新奇的设定,所以在我看完这部电影时觉得非常的失望。

而《时间之墟》这部作品就在一个比较大的框架下讲述了时间跳转的故事,就像推荐序中所说的:常见的时间跳转的作品,大多是除了主角其他人都没有时间跳转的记忆。而这部作品中,所有人都保留了时间跳转的记忆,这样构建的宏大世界非常难以去想象与书写。作者宝树以其优秀的想象力和文笔去记录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作品前面的部分着重描述了时间跳转出现后,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夸张而有趣,在其中穿插着后续的伏笔。中间部分是我个人认为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时间循环次数越来越多,人类的行为慢慢改变,从而诞生出来的“越狱计划”和时间宗教等等,都是超越一般想象力的现象,在此之后的无尽循环让人绝望。令人震撼的结尾,当被告知这个世界已经“重启”了千万次,与时间对抗的绝望感又一次的加深。我阅读到这里的感受与《地球往事 —— 死神永生》最后的感受相似

过去曾经是现在,而未来也将变成现在。没有不曾是现在的过去,也没有不会变成现在的未来。我们体验到的时间,本质上就是“现在”不停地向前运动。

—— 时间之墟

时间永远是科幻系列作品跳不开的主题,不论是经常被使用的冬眠技术,还是远星航行的相对论效应,都有着时间的讨论。

作品的缺点也比较的明显,包括女主在内的人物塑造不是很完美,在很多剧情中显得有些突兀;最后部分的盖娅意识比较的奇幻,反派的定位不清晰。当然这也有“时间教”这个概念的设定并不太容易让人理解,有不少哲学范畴的概念,后面部分让人看的比较“神道”。

读完这篇作品之后,我才开始广泛阅读其他科幻作品,都是挑类型与三体这样硬科幻类似的。

《刘慈欣获奖作品集》

读过一圈各式各样的作品之后,我还是觉得大刘作品有着别样的魅力,就像《流浪地球》评价中所说,中国拍出的科幻片,没有大英雄主义,而是民族、家国精神。民族、国家、人类的同心才更像灾难来临之际的世界,而不是一两位英雄拯救世界。

科幻世界里没有孤独的英雄。

除了几篇优秀的长篇小说,刘慈欣也有不少精彩的中篇、短片小说。流浪地球就是改编自刘慈欣中篇小说。这几篇给我的感受完全不比《地球往事》《球状闪电》差,我也很期待其中的一些作品能早日改编为电影。

乡村教师

我最希望改编为电影的作品,没有之一。(当然,今年的疯狂外星人这种喜剧片不算,甚至我个人觉得如果这就是对这部小说的改编,那么是对作品的浪费)。我的母亲是人民教师,是被称为光荣的职业,一年又一年地将知识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学生,而乡村教师更是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乡下的一片片土地。乡村教师这篇作品将这种教育的意义拓展到了一个种族、一个行星、一个恒星系的层面。令人震撼的反转让人为之感动。可以说这篇作品是充满着教育意义的。

戴上她的眼睛

人类在不断的探索太空时,对自己脚下的土地一无所知,向地心进发,他们的故事不比远入深空的英雄们差。这篇作品以别样的角度展现了爱与分别。

镜子

我在小的时候想过,街上监控越来越多,是不是到未来我做的任何事情都会被拍下来?然后就开始担心藏起来的压岁钱会不会被发现的事情。而在经典物理中,没有混沌和概率,从宇宙诞生起的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被精准计算的,当人类有了量子计算机的能力时,照出整个人类的“镜子”出现了。在此之下发生的所有事都是超出想象的,这样的世界,有趣而可怕。

中国太阳

论中国的家国情怀、民族意识,我认为中国太阳这部作品是体现的最明显的一部。科幻中,“时间不饶人”有了更深刻的含义,从地球向深空进发,消息的延迟越来越长,从几分钟到几小时再到一整天,这点类似新海诚的动漫《星之声》。中国太阳中的家国情怀,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发展牺牲了自己陪伴家人的时间,这里的远方是时间与空间的远方。

结尾

人类的想象力无穷无尽,科幻承载着人类的想象力,没有边际。科幻旅程不会就此结束,这些中文作品只是众多优秀科幻作品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如大海岸边的拾贝者,抬头望望,我们仍有无尽的未知。希望中国科幻发展不断、世界科幻发展不断,中华文明长流传、人类文明长发展。

其他

作品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句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

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人在宇宙漫步,星空是他们最后的坟墓。 相比之下,你那点考试升职亲子关系家庭问题就像屎壳郎找不到合适的粪球一样卑微。

—— 球状闪电

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