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您真是太学习了,这个点还在实验室。”
“不不不,像您这样的大佬早做完作业了,我不配早回去。”
“不不不,您所有作业都写完了还在 Push 自己,什么时候我能够到您的万分之一。”
“不不不……”
“不会吧不会吧,这都能商业互吹起来的”
“草,这几个人太 YYGQ 了“
我们来分析这段对话里的一个问题:这几个人在吐槽的第几层?前面两个人在商业互吹,夹杂阴阳怪气,第三个人吐槽了商业互吹,但是依然有阴阳怪气成分,第四个人吐槽了前几个人的阴阳怪气。一层叠一层,总有人能跳出当下语言风格之外来针对这种语言风格进行根本性的吐槽。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比如语言中的词汇在不断地更新,添加新词汇,遗忘旧词汇。除此之外,人们说话的风格也随着时间不断改变,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讲话风格,这个改变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带来一种效果:在更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之前的语言风格。
举个例子:阴阳怪气。这个词可不是最近才产生的,其出处是曹禺的《北京人》话剧。在早些年的网络环境中,大家往往会很认真地看待阴阳怪气,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别人面前阴阳怪气,他很有可能会认真地和你生气。有时候阴阳怪气地语境不好,他会怀疑你的动机、甚至怀疑你的人品。
对比一下现在,当身边的朋友在阴阳怪气的时候,大家都会指出来“你这个人在阴阳怪气”,并且当成玩笑过去。而且很多时候也会故意去使用阴阳怪气,作为一种感情表达的辅助。只要我们真实表达的内容向好,合理使用大家也并不会觉得讨厌,一些时候也甚至会好用。
要注意的是,消极类型的阴阳怪气情感表达强度还是比较高的,对于一些刚认识的朋友,不确定对方能否接受这种程度的感情表达,还是慎用。这里的消极表达指的是本质否认别人能力的说法,比如:“不会吧不会吧还有人作业没写完的”,这种阴阳怪气还是有杀伤性的,需要语境很好的时候再用。一致对外的时候就无所谓了。(此面向敌.jpg)
大部分情况下一般是商业互吹的进阶版本,也就是积极类型的阴阳怪气,一口一个“您”、“大佬”、“我不配“等等,然后大吹特吹。差不多就是前两年各种互吹的升级版本。
停,这篇文章不是专门来讲阴阳怪气的。
这种语言的风格的变化大概率是随着人们对现有的说话风格感到厌烦了之后产生的。会想往年的网络用语,时隔一两年就会换一批,有不同的风格、文体。讲多了大家就腻了,狂欢之后冷静下来,反思上一个时期自己的所说所写,就能够站在更高的一层来看待。
这也是时代进步的微小体现,我们不断发明新的表达风格和表达方法,用以更好的传达我们内心的感情和态度(如果以效率为主,那么已经有很多既成的表达方法了),也因此可以站在越来越高的层面来反思曾经的表达,在这些反思中,一些内容会发生变化。
简单的例子,微信中微笑这个表情的含义变化我们都很明了。单纯从含义上来说,语言和表达的发展赋予了这个原本单一表达的表情更多的含义,使其变得更加丰富,也迎合了当前的使用需要。
站在更高层面反思曾经的表达,这件事有好有坏,好在表达的发展通常使得表达含义更加丰富,信息的密度更大,符合当时代的表达需求,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但是同时了解到,想要使用或者了解这样的表达变化,就需要一直跟随表达的发展,如果没能跟上,就会出现几代人表达的割裂。就像有的人保持认为微笑这个表情就是微笑、挥手这个表情就是再见这些,也会有人依然使用“给力”这样的词汇。这些都是上个或者上上个“语言时代”留下的痕迹。
回想的时间更长一些,我们发现这些词汇和风格只在互联网的几年间大量出现(迭代),信息传播的方便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些语言的发展,就像是在人与人交流构成的网络中不断传播的信号,在一定的时间内反复 Echo 形成的特定模式,有点类似不同频率的信息传播在某个时间段达成了共鸣,这种共鸣维持了一段时间后会瓦解。
更加形象地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就像波动不断的海面,信息就是其中的浪;这些浪遵循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去传播,也就是风或者洋流;在某一些时间不断推挤碰撞成了大浪,影响了较大的范围,但是自然不会长时间持续下去,也因此在一定时间后消除。除此之外,社会上的事件等类似这样的高层次的影响,会反映到信息的传播上面,拟物一下就是季风或者洋流的改变会使整体浪的大方向发生改变。
所以说,当你吐槽了别人的吐槽,你可能就站在了更高的一层,但是你所在的这一层是不是被人们接受,那就不能保证了。还有的时候吐槽的吐槽是一个圈,过度吐槽会变成老正经,依然有把柄被人再吐槽,无穷无尽反复套娃。
所以想要当吐槽大王,就要寻找一种终极的语言表达风格,不随着时间改变被人接受的程度,并且无懈可击,超越逻辑。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