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进时光蛋里。

正态模拟人生

2021.02.24

提示:这一篇文章里面涉及学术知识的部分都是胡扯,文章不知道已经违背了多少统计学实验的原则,气死学术人员系列,但是感觉它很有趣。

中心极限定理:在适当的条件下,大量相互独立随机变量的均值经适当标准化之后依分布收敛于正态分布。

高中的时候我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既然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是广泛适用于现实生活的,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这条定理都适用,那么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假设:

如果我们所经历的每件事情都可以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其好坏程度,比如让我们开心的事情,也就是好事,我们给予这件事情正值;让我们难过的事情我们给予其负值。那么将我们所经历的所有事情对应的值加起来,这个值应该遵循中心极限定理:大家的值服从正态分布,绝大部分人的值差异不大,分布在正态分布的中间部分。

为了方便解释,下面内容中我们称这个加合起来的数字为综合幸福指数。

用这个假设可以去解释几个常见的情况,比如大家所说的天道有轮回:当我们一直处于非常开心的状况下,我们在一直积攒分数,在此之后我们可能会遭受到令我们不开心的事情,让我们的综合幸福指数下降回平均水平。

还有其他类似的说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此一时彼一时等等。这些都指出了我们的综合幸福指数是在不断浮动变化,但是整体上总会归于平均值的。

这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提出问题来了,既然每个人在一生当中获得的幸福都一样,那么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是亿万富翁?

这就要涉及幸福指数的定义方式了。我们这里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主观上的幸福,也就是每个人内心中认为的幸福,它遵循边际递减效应,比如 1 万元对于富庶人家和 100 元对于不是特别有钱的人来说带来的是近乎等量的幸福感。

在这种定义方式下我们计算每个人所经历事情的幸福指数就会很有约束力,因为在每个人不同的时间段对各种事情的观念不同,需要时时刻刻使用不同的衡量标准。所以说有时候我们在烦闷一些东西,有时候为一些事情感觉到开心,整体上我们的感情也大概是趋于恒定的。

这个说法有个弱点:到底是幸福的感受确实是平均的,还是人适应了不同的幸福感。其实简单想一想也是人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在不同环境下我们我们体会到的幸福感不同,在艰难的环境中我们也能寻找简单的快乐,在放肆的享乐中我们也有无聊和苦闷的时刻。

弱点归弱点,我们的假设本身似乎还没有被推翻,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一生中感受到的幸福和不幸之和是大体上一致的,无非是他们在我们一生中分配的位置不同。

说到这里,好像这篇文章是想让我们接受现状、接受现实活在当下的样子。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种完全平等很理想,但是它如果真的存在了,反而不会令人接受。我们就这样发问:贫民窟中的一生和富豪的一生你会选择哪个,两个角色在一生当中获得的幸福感是一样的。

我们肯定都能想到很多相关的反例,不管是新闻报道的还是身边的,压迫、贫穷、不平等和战争,有各种各样的悲惨的环境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也从来不会接触到的,因为我们接触不到,所以认为理所当然地人会适应。所以这样的想法只不过是生活在令人满意环境下的人的不自知而自大产生的结果。

差异总是无法忽视的,主观还是要和客观的现实世界分开。要分开吗?这个倒也看个人,参考之前的文章:不要重复造轮子:早学哲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