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进时光蛋里。

标点符号使用论

2021.03.25

这里是根据中国教育部发行的中文标点使用规范所总结出的一些我们使用标点符号的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互联网上的很多文章在撰写的过程中对标点符号进行了错误使用或者滥用,这些不良的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理应得到纠正。

在我写文章的很多时候,我都会纠结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因为距离我们学习标点符号的使用已经过去了好多年,而且现在网络上标点符号的使用经常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直到最近我决定集中精力仔细研读一下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以此来约束自己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使我的文章更加规范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内容,也是在我仔细了解这些内容之前忽视的或者错误理解的。把这些收集起来组成了这样一篇文章,希望对所有正在写文的朋友有一点点精神上的启发,内容上谁都可以去理解、去学习,只有精神上理解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才会自发主动地去约束自己的使用规范。

第一点是从规范中对标点符号定义中了解到的。

标点符号: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特殊领域符号不属于标点符号。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将标点符号用于表现语气是一种标点符号的滥用,但这确实是标准而且正确的用法。停顿和语气是一篇文章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感情、控制文章节奏。虽然停顿和语气的重要性经常被人们忽略。

在一些句子比较复杂的论述文章中,可以多停顿来体现一种当面讲述的感觉。在一些情感表的文章中,停顿可以用来增强语气,或者减慢节奏,制造语言气氛等等。

其实一个人文章的风格相当一部分都是由语气构成的,语气又与标点符号息息相关,所以一个人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习惯能够间接决定这个人行文风格,是娓娓道来还是妙语连珠。

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问号的用法比我想象中更加自由一些,本身问号是作为句末标点使用的,平常用于句中会不太合适,所以在多疑问选项时我偏好用逗号或者顿号分隔。但是这样又不足以表达足够的感情,这个规定解决了我这样的疑惑。

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感情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示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压榨员工???”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连用三个问好是合规的用法,不过还是有一些限制的,不能直接使用三个问号,需要有感情递进的过程,而且最高叠用三个。看来标点符号的用法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不近人情地严苛。

感叹号:用于拟声词后,标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示例:“咚!咚咚!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现在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相比之下文字对于一些场景的展现能力十分有限,标点符号是我们场景展现的一个利器,好好使用在文章当中会有奇效。就像示例中的感叹号使用方法,简短的几个文字就可以帮助我们想象出当时的场景,相比影视媒体的直接传递,文字更多的是给予我们引导。

感叹号: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感情表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

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可以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这个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只是我在此之前并不清楚这是正规切官方的用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疑问感叹的符号必须是问好在前、叹号在后,而且不允许叠加。

和叠用问好类似,叠用叹号也是同样的标准,需要感情递进,而且最多叠用三个。在无必要情感表达的情况下尽可能不要这么用。

这个让我想起了之前读过的一篇文章,关于互联网文章中大家的“嗓门”越来越大的事情,指的是大家在撰写互联网文章的时候经常滥用加粗、斜体等加重文章的表示方法,同时也会滥用标点符号。在大家都这么用的基础上,情感表达会出现通货膨胀,往往我们需要更多的加重符号、标点符号来表达较为强烈的感情。

这其实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也是现在互联网环境的一个因素之一。大家该说什么说什么,冷静下来慢慢讨论,不要每个人都像是在互联网上嘶喊。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示例:《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四大名著。

示例:《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刊。

示例:商店中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这个其实是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了,顿号的使用总让人有点迷惑,因为它与文章的排版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在不适合的地方使用了顿号,就会让这段文字的排版变得非常稀疏,整体上看起来不是很好看。

另外顿号的误用率挺高,很多时候人们都直接用逗号带过,懒得切换顿号,或者说是英文带来的习惯,这样其实也是不合规范的。

其实这么看下来,顿号的不少设定都服务于文字排版,这也是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之一吧。

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 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可用方头括号。 标示被注释的词语时,可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

示例:【新华社南京消息】

示例:【爱因斯坦】物理学家。

关于方头括号的使用在刚才的关于互联网文章大家越来越大声的讨论中已经提到过了,现在有太多的人误用这个标点符号(比如在贴吧和知乎等文字公众平台),大家无非是觉得这样一个标点符号拥有大的黑框框,看起来非常醒目,方便引起大家注意,并没有考虑这样一个标点符号的原本用途。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英文的方括号在中文里面的使用条件其实只有一个,也就是表明国籍的时候会试用一下,其他时候并不会使用这个。虽然方括号在文章中作为标示很方便而且较为美观,但是这并不遵循标准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所以减少使用方头括号等标点符号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降低“嗓门”,而且是尊重标准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语言是为了表达而存在的,并且语言是发展的,这些标点符号使用偏好的变化也是语言进化的一部分。

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问题,我们尊重语言进化,不固守原地。但是我们需要认清楚哪些是好的发展、哪些内容给语言带来了不好的东西。我不认为网络上标点符号的滥用是一件很好的行为,我们确实有更好的表达我们情感的诉求,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而破坏标点符号的规范,更何况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是为了使用标点符号本身。

就和呼吁大家在网上发言时小“嗓门”一点,我也希望大家在撰写文字的时候能多多注意这样一系列不起眼,但是是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标点符号。是为传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