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鸡汤大家估计都听过:
0.99 ^ 365 = 0.03; 1.01 ^ 365 = 37.8.
这个鸡汤强调坚持的力量,激励大家每天坚持努力进步,在未来会有显著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为期 365 天的时间的力量。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强调时间的力量,大如沧海桑田的变化,小如时间可以治愈精神的创伤。我们明知时间的力量,但是有些时候还是会忍不住与时间讨价还价,尝试妥协。这样的妥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漫长时间对事情影响的错误估计,还有一种是反过来,当下的行动对日后影响的错误估计。
漫长时间对事物影响的错误估计是更常见的一种对时间力量的轻视,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某些时候我们觉得难过得不行,遇到难过的事情我们想着难过一周、一个月走不出去,但是实际上,除了一些极端负面情绪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缓解,再不济一天、两天。永远不要小看一天的时长,我们是扎扎实实走完这一天的每一分、每一秒,大脑的遗忘机制让我们事后回忆的时候产生了时间效力较弱的错觉。
类似的还有,工作日的我们累到不行,嘴上说着周末一定要要打一整天游戏来放松放松。但是实际上,玩一整天游戏实在是太久了。我们想着平常玩两三个小时非常快乐,那我直接玩八个小时更加快乐,但是实际上八个小时对于我们玩游戏来说太长了,我们的精神力确实无法与这么长的时间来抗衡,最后可能就比平常多玩了一个小时,四个小时就不行了,结束了一天的游戏时间。
漫长的时间作用在事情上面更像是一场我们的精神与时间的抗争,我们往往会错误估计我们的精神力量可以扛得住更长的时间。但是人总归是时间的生物,有自己的极限,错误估计对手的能力之后往往会失败。时间和精神有着一个“相对论”,比如经典的例子:上课时间慢游戏时间快,我们在估计时间对事物影响的时候,应该选择相对于精神的时间,而不是真正的物理时间。
另外一种错误估计是对时间的轻视,也就是我们对当下的行动给日后带来的影响的错误估计。这种轻视更有“妥协”的感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早买早享受”。在平常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东西的时效性而纠结是否购买,比如刚来留学的时候想着要不要给住处买一个屏幕,但是想到就两年,之后这个屏幕也带不回国内,所以就有点犹豫,但是想到本科同样的经历,我把这两年的时间想得太快了,两年可是 700 多天,每天都会一分一秒地走过去,现在觉得时间快不值得买,但是之后要自己忍受这么长的时间。有很多我们需要的东西就是要当下立即买了,不要小看未来长时间的用途,前提是这个东西它确实有用。
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所有可以套用长痛不如短痛的事情,其实都是在思考做不做一件事情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影响的估计。我们需要认清时间的力量,该及时行动要立即行动,不要想着在这件事情上让时间过得快一点,讨价还价减少自己不行动的成本。
回过来我们在更高的层面上看一看时间的影响,我们发现时间“自主发力”的事情很多是不好的事情,也就是不需要我们指导,本身随着时间发展无时无刻在进行的事情。与此同时,利用时间的事情,也就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做的事情,经常是好的事。或许这是沿时间流逝方向熵增这样的抽象原理在现实中的一类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