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对以下的描述有什么感受:
- 读一本 100 万字的书;
- 骑自行车旅行速度 20 公里每小时;
- 跑步健身 10 公里;
- 所在城市房价 5 万元每平米;
- 键盘轴体 3 元一颗;
最近我发现通过对一些数字的概念来了解某一个领域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相反,对于我们不太熟悉的领域,我们很难对其中的数字有特定的概念。
比如之前我在读书的时候很少留意一本书的字数,我就打开之后就开始读,大概读了一段时间之后打开 Kindle 的阅读剩余时间计算,来估摸这本书什么时候读完。但是在上次花费了超长时间读完《1Q84》并且大呼上当之后,我逐渐开始关注起了一本书的文字量。
比如说《1Q84》有着大概 91 万字的文字量,对于我来说这个文字量可能要 20 多个小时才能读完,也因此可以说 100 万字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是一本厚书。而相比之下《雪国》的 9 万字就只能说是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当然书的字数并不能直接和阅读时间和轻松程度挂钩,像《全球通史》的 120 万字我相信绝对不会有人用阅读小说的速度来完成的。
除了文字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生活中的数字,比如上面说的速度和里程。骑自行车 20 公里每小时是什么概念?对于我身边不太深入做自行车锻炼的同学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 20 公里每小时已经是非常快的了。但是事实上这个速度是做自行车锻炼的人(即使是业余)是很慢的速度,大家都冲着 30 公里每小时甚至 35 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进。
不同房价的概念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毕竟是和每个人都相关的事情。但是键盘轴体这种只在客制化圈子里面的概念就肯定很少人会知道了,3 元一颗的轴体对于客制化来说可以说是高端但是还达不到旗舰客制化的程度,再往上还有 5 元甚至 10 元一颗的客制轴体。
提起这个的原因是,数字的概念不像很多其他入门一个方向所需要了解的信息,不是那么容易在我们脑海中形成概念。想要得到一个领域数字的概念往往需要了解大量的例子,比如想了解一本书字数和自己阅读时间的关系,我们就需要阅读多本具有不同字数的书,而且有时候同字数的书我们还要阅读不同种类、题材的,来横向比较,因此才能得到相应的对于这些数字的概念。
对于一些不随个人性质所改变的数据,比如售价、距离等等还算相对容易掌握,但是对于那些和个人状态相关性比较大的数据就需要我们亲自去了解去尝试,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和时间,因而展现出这类对数字概念的价值。
而反过来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领域数字的快速理解来入门一个领域,看看这个领域的状态。比如了解到现在公路自行车的价格都已经是三五千入门、万元中高端之后感慨自行车运动领域的价格膨胀(至少在我开始了解的时候还以为顶多一两千块钱就差不多了),从而以后在校园里面撞到别人自行车还以为没啥事()。
在了解这些数字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发现不少有趣的事情,小到感慨自己动手做饭居然能省下来这么多钱,大到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体量经济差距居然可以这么大,还有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等等,都是很有趣的了解世界的材料。这可能就是数字时代住民的特有工具和认知方法之一吧。